老牌网红绿茶餐厅再次冲击港股,通过聆讯业绩回暖但翻台率下滑
再次冲击港股市场的“老网红”绿茶餐厅终于通过了审理。
2021年3月,绿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茶餐厅”)向港交所提交首次上市申请,因半年内无进展,招股说明书失效。2021年10月,绿茶餐厅更新招股说明书,再次提交上市申请,近日通过上市聆讯,若一切顺利,将于3月底或4月初在港交所主板正式上市。
招股书显示,受疫情影响,绿茶餐厅2020年净亏损5000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回暖,实现净利润9500万元,此次成功听证或也与其业绩回暖有关。
作为一家“高性价比”餐厅,绿茶餐厅人均消费较低,用低价换取客流,但近年来其营业额率有所下降,至今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绿茶餐厅的护城河并不牢固,曾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罚款。
对于绿茶餐厅上市,中餐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绿茶餐厅应该算是‘有问题的上市’,它想借助资本市场的支持,拓宽、加深综合实力的护城河,扭转下滑的趋势。但现在资本市场肯定不会认可质量不高的股票。”
离职率下降
作为一家专注于线下餐饮的品牌,绿茶餐厅早期凭借中式、文艺的装修风格迅速发展成为“网红”餐厅。绿茶餐厅将自己定位为高性价比的“新中式融合餐厅”——除了杭州菜,还加入了川菜、粤菜、鲁菜、京菜等不同中国菜系的菜品。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期),绿茶餐厅营业收入分别为13.12亿元、17.36亿元、15.69亿元、16.9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1.06亿元、-55亿元、0.95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亏损,不过2021年有所回升。
作为一家“高性价比”餐厅,绿茶餐厅的人均消费并不高。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下称报告期),其门店人均消费分别为54.8元、58.4元、61.3元、60.2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绿茶餐厅之所以能维持低价策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较高的翻台率。早年,绿茶餐厅凭借“低价”亮点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日翻台率达6至8次,在大本营杭州则高达12至14次。
绿茶餐厅创始人王钦松曾说:“我们是用接近成本的低价来吸引顾客,所以像我们这样的餐厅一定要注重周转率。”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受疫情影响,绿茶餐厅翻台率有所下降。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绿茶餐厅翻台率分别为3.48次/天、3.34次/天、2.62次/天。2021年前9个月,绿茶餐厅翻台率回升至3.32次/天,但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此外,在规模上,绿茶餐厅与西贝、太二酸菜鱼等知名商场连锁餐饮品牌还有一定差距,2020年西贝营业收入50亿元,太二酸菜鱼营业收入约20亿元。
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发生
公开数据显示,随着众多餐饮品牌入局,中式休闲餐饮市场高度分散。2020年,国内前五大品牌合计占中国中式餐饮市场总收入约3.8%,绿茶餐厅以0.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目前,绿茶餐厅旗下有236家餐厅,2021年新开59家餐厅,2022年至2024年计划每年新开75至100家餐厅,进一步渗透现有市场,扩大业务,提高市场份额。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大,绿茶餐厅也陷入了“山寨”餐厅之争。市场上,不少“山寨”绿茶餐厅不仅在装修风格、菜单样式、员工服饰等方面完全照搬杭州绿茶,部分地区的“山寨”餐厅甚至借用杭州绿茶的名字来招揽加盟商,并收取高额的加盟费。
对此,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据天眼查显示,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商标纠纷起诉他人或公司的记录已有23起。有分析认为,绿茶餐厅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重视,涉及商标侵权纠纷的诉讼将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埋下重大隐患。
另一方面,也值得注意的是,绿茶餐厅曾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罚款。
2015年,绿茶餐厅因“销售无标签预包装食品”被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罚款1.5万元。2018年12月,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和平区第一分公司因餐具清洗消毒不符合标准,被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局罚款2.75万元。
此外,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发现,2020年,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部分绿茶餐厅门店存在部分餐具积水、无盖垃圾桶等情况,并责令整改。
从整个行业来看,在资本的支持下,餐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中式餐饮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除了绿茶餐厅,2月22日,杨国福麻辣烫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外,包括乡村基、老娘舅、齐心天等在内的多家中式餐饮品牌均披露了上市相关信息。
在朱丹蓬看来,绿茶餐厅的护城河相对脆弱。“目前绿茶餐厅的品牌化、规模化、集中度还没有完全实现和凸显,需要内外兼修来支撑其未来的发展。否则,在喜欢新事物、不喜欢旧事物的消费心态下,其整体发展会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视觉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