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品凡厨房16年历练,让周仁强蜕变成有自己想法的菜品设计者
16年的经历,让周仁强成为了一位有自己想法的菜品设计师。
“我想用现代烹饪技术呈现更加优雅精致的中国美食,展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周仁强
2003年,他在海大海旗下的知名品牌海霸王餐厅当学徒。
2006年师从川菜大师,同年在锦江酒店工作。
2007年,担任锦江酒店餐饮管理旗下丽豪花园酒店冷菜主管。
2008年,担任成都温莎俱乐部主厨
2010年,担任成都下老生堂长沙店行政总厨。
2013年,担任空军疗养院净月湖宾馆副厨师长。
2014年至今,担任成都猎户森林山庄厨师
2018年至今,成都品凡厨房联合创始人
奖项:
2015年中国酒店文化创意美食大赛金奖
2016年,Orion美食原创者
2017年,中国原创烹饪与优雅宴会艺术首席创造者
2018年荣获中国原创烹饪宴会艺术家荣誉
同年,在第十五届成都国际美食节上荣获“成都美食文化大使”称号
不良少年当家庭厨师,妈妈的一句话让他醒悟▼
周仁强本来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园林设计师。
确实,他的父母认为“这孩子有一定的艺术天赋”。 曾多次获得高中美术比赛一等奖,省级美术比赛银奖。 另外,他的祖父是一名园林设计师,所以他在大学时选择了园艺。 设计专业。
一切看似顺利,命运却突然转变,将周仁强送进了厨房。
毕业后,实习期间认识的一群坏朋友成为他成为厨师的间接原因。 那时,刚刚踏入社会半只脚的周仁强结识了很多“朋友”。 “朋友们”向他介绍了这座城市的夜生活,并带他出去玩。
宿醉很快就成了周仁强的常态。
日夜颠倒、三餐不规律的生活,让周仁强变了一个人。 白天他混混实习,晚上则沉迷于夜店唱歌喝酒,彻底颠覆了父母心中优秀好儿子的形象。
他的母亲伤心欲绝,觉得不能再让他追求园林设计的道路了。 想来想去,他靠着人脉,把周仁强送到成都著名餐饮品牌海大海旗下的海霸王餐厅当学徒。
因为他的妈妈觉得周仁强从小就喜欢吃自己做的饭菜,吃腻了普通的炒饭,他就会换一种做法,把鸡蛋液拌入米饭中再炒。 这小子或许很适合当厨师。
对美食的热爱,是周仁强走进厨房的直接原因。
但吃惯了吃喝玩乐、日夜颠倒的周仁强怎么能忍受高压、高强度的学徒生活呢? 每天都要受主人的指挥,厨房里的活儿都是他干的。 做的不好就会被骂,但是工资却少得可怜……
周仁强想放弃。
没过多久,他就向母亲坦白了自己的不适和痛苦。
母亲静静地听着,叹了口气,回答道:“那我就把工资给你,好吗?”
听到这句话,周仁强如遭雷击。 母亲的话让他心情复杂,心里很不舒服。 周仁强知道母亲的工作也很辛苦,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但他还在抱怨。
“胡闹的时候我很开心,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只觉得自己像个混蛋。唯一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我进了厨房。” 周仁强回忆道。
正是因为这次谈心,周仁强暗下决心:不管怎样,我都会坚持下去。
恰巧当时发生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厨师被邀请辞职去国外工作,董事长甚至追着他到机场劝他留下来。
“我第一次意识到,当一名厨师可以这么有魅力,我想成为一名这样的厨师。”
从学徒到厨师,他只用了5年▼
当你有了目标,你自然就要去实现。
周仁强变得更加勤奋、更加肯吃苦,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第一个优势——“爱学习”。
学徒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师傅。 周仁强干脆把自己当成师傅们的“贴身膏药”:刚入行时,大部分成分他都不认识,只是一一了解、记住; 是一道传统的川菜。 每当厨师做一道周仁强不会的菜时,他都会问厨师这道菜是什么味道,那道菜的口感如何。 然后他会趁厨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咬一口,然后转身在笔记本上记下自己的笔记。 味觉体验。
“后来看到厨师们做金包炒饭,我心里暗自高兴:原来我5岁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做了。”
所以,周仁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次厨师请大家试菜的时候,因为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还可以做笔记。
“当时记下的笔记本我还保留着。 厚厚的一叠,蕴含着很多传统川菜的知识。 今天仍然有用。”
凭借着“好学”的优势,周仁强在三年内就担任了厨房的所有职位,而且做得极其认真。
厨师们自然看到了周仁强的变化,觉得他是个好人才,试菜的时候肯定会喊他; 他们耐心地教他每个岗位的基本技能; 川菜二十四味的制作方法也很完美。 行医三十多年的川菜名师戴进更收他为徒。
三年后,飞速成长的周仁强跟随师父来到了西南地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锦江饭店。
虽然他是做替身大师,但这里并没有什么“特殊待遇”。 周仁强还是要从学徒做起。 不过,有了前三年的准备,周仁强很快就入门了,仅仅半年时间就成为了一名中层工人。 “锦江大酒店是西南地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这种经历有点像继续教育,我每天继续拿着笔记本跟随着大师,在学习的同时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知识。”
经过一年的历练,周仁于2007年离开锦江饭店,调往集团旗下另一家酒店富豪花园酒店担任冷菜主管。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与海霸王餐厅和锦江大酒店相比,丽豪花园酒店的制作标准更高,对菜肴的要求更严格。 周仁强对于自己迅速晋升主管的职位并没有感到沾沾自喜。 相反,他丝毫不敢放松,继续边做边学,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内功”。
当时粤菜风行全国,富豪花园酒店也有来自广东的粤菜厨师。 好学的周仁强自然没有放过他们。 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缠着”粤菜厨师,一边帮助他们,一边学习燕包。 准备人参肚和粤式炖菜。
“这为以后去更高档的餐厅和俱乐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周仁强说道。
除了“简单易学”之外,周仁强还有第二个优点——“天生的美感”。
随着对传统川菜的了解逐年增多,学习艺术的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小想法:也许,传统的中国菜可以做得更美?
就这样,一颗关于“提升传统菜肴审美”的种子就悄然种下了。
2008年,因为师傅出国发展,周任强的叔叔觉得颇有才华的周任强在两年的实战训练中已经成熟,于是将他介绍到成都温莎俱乐部担任主厨。
此时,周仁强入行仅5年时间。
不断学习并发展新的审美观念▼
温莎会所虽然有一个只能容纳7人的小厨房,也烹制传统川菜,但与以往餐厅不同的是,出品都是上桌的,摆盘一定要精致。 每天晚上,周仁强都会带领团队研究如何让传统川菜在摆盘上更加精致。
“比如宫保虾球,这道菜我们选用了新鲜的斑节虾,虾头和尾部用盐和胡椒炒熟后装盘,一虾有两种味道,我们很注重细节。”虾仁炒好后去掉多余的辅料呈现出来,形状干净清爽。一边看着豆腐在面前慢慢冒泡,一边是互动,一边是体验,而石锅的优点就是味道还是麻、辣、鲜、香、辣。”
此外,团队的副主厨是雕刻大师肖强的徒弟,团队中还有一名粤菜厨师。 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更多,周仁强继续发挥自己“爱学习”的优势,每天向副主厨请教雕刻技术,向粤菜厨师请教粤菜烹饪技术。 他还私下购买了大量果酱画、糖艺等书籍,如果有机会,我会出去学习考察,拓展知识视野。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黄瓜、胡萝卜等瓜果不再受欢迎,但切黄瓜时学到的刀法让我至今受益匪浅。”
凭借入行前积累的审美基础,周仁强对于菜肴中如何配色、如何在食物上找到黄金分割点有着清晰的认识。 当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美学相结合时,周仁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制作风格。
这几年,周仁强也曾在普通餐厅和高档会所担任过主厨,知识和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岁月的增加和阅历的增加,让大脑中的艺术细胞越来越躁动。 见得越多,周仁强想得越多。
他发现很多厨师的菜肴都是以平面结构呈现,包括果酱画等,空间构图很少。 只有雕花板的加入才能弥补立体效果,就像中国传统写意画没有阴影一样。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尝试将园艺的美学理念融入到我的菜肴中呢?”
周仁强的第二个优势“追求美”终于开始了。
也许是缘分,就在这个时候,周仁强碰巧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导师”——王老师。
△每天带领团队向伊尹厨师鞠躬
西餐技艺作为工具和菜肴呈现升华▼
王先生是周仁强目前所在餐饮公司的董事长。 “先生。 王先生不仅是一位会吃的美食达人,还当过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熟悉。”
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周仁强系统地学习了西餐烹饪技术、西餐摆盘、分子菜等现代烹饪技术。 完成学业后,他发现,如果将之前学到的传统技艺与这些现代技艺结合起来,或许就能实现一直根植于心的“提升中餐审美”的想法。
“学习现代烹饪技术就像学了中国画之后又学了西洋油画,对我的菜品帮助很大。”
按照周仁强的想法,中餐讲究味道,西餐讲究搭配。 两者的融合将相辅相成。 “西方烹饪技术与中国口味相结合的菜肴,既是创新,也是传承。”
不过,完成学业后,周仁强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直接将西方的烹饪技术运用到中国菜上,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
在他看来,中餐大多依靠个人的烹饪经验,而西餐的烹饪方法往往比中国传统的烹饪技术更加科学。 有经验的中国厨师在调味时不需要使用秤,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一勺盐大约相当于多少醋? 确实很厉害,但是可能不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
周仁强说:“将西方烹饪技术运用到传统中餐中,不再是单纯依靠厨师个人经验的问题。这不仅使制作速度更快,也使西餐常用的菜品可量化、标准化。”还可以改进菜品。” 稳定。 就像分子美食中的低温慢煮、风干、真空腌制、虹吸瓶高压腌制、熏制、糊化等技术一样,它们都可以在中国传统菜肴中使用。 对于中国菜来说,中国菜的味道和文化不会丢失。”
周仁强心里清楚,他最爱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五千年传承,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是西方无法比拟的。”
于是,他用自己掌握的现代烹饪技术制作了传统的中餐,然后用园林设计的思路来布置菜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将美食重新呈现给食客。
正如他自创的“灯影鱼片”,烹饪技术采用了现代烹饪技术中的真空腌制和风干技术; 在最终的呈现形式上,他采用了中国园林的镂空造景手法,然后才端上餐桌。 喷洒液氮,使两者能够更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周仁强介绍:“这道菜采用了现代主义的烹饪技术,去腥、腌制、风干,这样味道更好、制作更快。从摆盘上看,它不像死板套用或模仿西式风格。”过去的构图和表现更有中国文化。”
△这款“灯影鱼片”既有立体效果,又有优美的意境。
整道菜既立体又艺术。 感觉就像是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峰,树枝破壁而出,树枝上挂着一朵鲜艳的芙蓉花。
2018年成都国际美食节上,周仁强凭借“冷鹰鱼片”荣获金奖。
“鱼片酥、脆、鲜、麻、辣、酸、甜,仍保留着纯正的川味奇特味道;园林造景的呈现,为整道菜增添了艺术文化价值。”
在周仁强看来,菜肴的灵魂在于味道,更精致、更艺术的摆盘才能让菜肴升华,赢得更多顾客的认可和好评。
结论▼
在谈到国内厨师界的现状时,周仁强也有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看不起厨师。我认为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文化。在法国,厨师受文化部管辖,而在我们国家,厨师受劳动部管辖。”
但事实上,中国厨师做的菜真的比外国人差吗? 周仁强却不这么认为。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对中华美食给予了充分的赞扬:“画悦目,音悦耳”。耳朵都是艺术;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味道不一样呢?厨师也是艺术之一。只要厨师努力、精进,就能做出这种水平的菜肴,成为一名艺术家。”
如今,周仁强每天依然忙于学习,“我觉得做菜的过程就是一个吸收、释放、传播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的就是学习。所以,作为一名厨师,你不能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懂的少,就越想继续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有空闲的时候,他也会和几个高中同学见面。 他最好的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你说你是学艺术的,为什么当了厨师呢?”
周仁强每次都自豪地回答:
“你不明白,我现在正在盘子上画画。”
周仁强的菜谱▼生腌沼虾
(点击图片查看操作方法)
鼎盈鱼片
(点击图片查看操作方法)
老上海熏鱼
(点击图片查看操作方法)
张岔鸭
(点击图片查看操作方法)
莲花蟹
(点击图片查看操作方法)